浙阿同心传缬韵 龟兹遗韵焕新彩
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浙阿两地文化交流,5月28日,阿克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在戴文英龟兹遗韵工作室暨浙阿丝路夹缬创新基地成功举办非遗夹缬草木染体验活动。活动特邀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夹缬美育中心负责人杨从锋老师担任技术指导,以龟兹文化为核心,依托新疆本土天然植物染料,让传统夹缬技艺与丝路瑰宝深度交融,为师生带来一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缬技艺为载体,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杨从锋老师结合龟兹文化特色,系统阐释了夹缬草木染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流程,并重点解析新疆蓝草、红花、石榴皮等天然染料的提取与应用原理。此次体验活动选用的染料均取自龟兹故地,与龟兹壁画中的色彩美学相呼应,让千年非遗再现龟兹文明的绚丽色彩。
实践环节中,师生们在杨从锋老师及工作室成员的示范指导下,从龟兹壁画、乐舞艺术中汲取灵感,将飞天衣袂的飘逸线条、胡旋舞姿的律动韵律转化为夹缬图案设计元素。通过夹板固定、浸染固色等工序,以布料为纸,夹缬为笔,将龟兹文化中飞天的飘逸、胡旋舞的灵动通过夹扎、浸染等工序绘于布料之上。红花浸染的绯色织物宛如壁画中飞天的翩跹裙裾,核桃皮染制的棕褐色调映现出龟兹古城的沧桑质感,靛蓝底纹间跃动的纹样诉说着丝路文明的生生不息。
此次体验活动是学院工会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的创新实践。通过搭建非遗技艺体验平台,既提升了教职工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又通过实践教学深化了师生对龟兹文化历史价值的认知。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浙阿两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合作机制建设,推动龟兹文化元素与夹缬技艺的创新性融合,为文化润疆工程注入新活力。